隨州網(wǎng)訊 本報記者 王董斌 馮家園
4月23日,楊堅故居內(nèi),陳列布展加快推進,將在尋根節(jié)前對外開放,隨州又一文化符號得到彰顯。
炎帝、舜帝、編鐘、季梁、楊堅、鹿鶴……隨州深厚的歷史文化,在城市建設中均可尋見,成為一個個顯著的標志。
神韻隨州,神在鑄文化之魂,韻在繪山水之美。文化入城,讓隨州成為一個有故事可說的城市,人們記得住的地方。
文化“嵌”入城建
提及文化,隨州自信滿滿。炎帝、編鐘等文化,讓世人驚嘆。
隨州,一個內(nèi)陸小城,建市晚,基礎(chǔ)薄。在新型城鎮(zhèn)化中,如何讓人們記?市委、市政府提出,彰顯文化、山水個性,塑造自身特質(zhì),告別“千城一面”。
從道路建設到公園命名,處處透出文化氣息,以城弘文,深入人心。舜井大道、鹿鶴大道、炎帝大道、編鐘大道……一批城市主干道有著文化因子;回龍寺公園、楊堅故居、擂鼓墩遺址公園……眾多公園被賦予文化符號。
炎帝神農(nóng),隨州文化的標志。我市不僅高標準地建設了炎帝故里風景區(qū),使之成為海內(nèi)外炎黃子孫尋根謁祖圣地,還在中心城區(qū)建造神農(nóng)公園,彰顯炎帝功績。
古樂編鐘,隨州文化的瑰寶。市政府一側(cè),高16米的“樂都旋風”雕塑成為地標。今年開始,我市重點建設編鐘音樂之都,建成有較強影響力的國家音樂文化產(chǎn)業(yè)基地。
2014年1月,千畝的隨州文化公園開園。炎帝文化、季梁文化、編鐘文化、大洪山佛教文化、胡紫陽道教文化……集隨州文化之大成。
去年,我市邀請文化學者為區(qū)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建言,增強文化自信,豐富城市故事。
保護與建設并重
隨州,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已探明不可移動文物2200多處,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、省級24處、市級221處。
這些文化遺存,如何保護?市委、市政府給出答案:保護與建設并重,力求做好加法,絕對不做減法,彰顯歷史文化特色,弘揚隨州文化。
隨州古城,“琵琶”造型,其不對稱格局在古城池建設上少有。東、西護城河,河道多占用。我市花大力氣疏浚河道,打造文化節(jié)點,重現(xiàn)昔日生態(tài)文化韻味。
市規(guī)劃局局長劉光海表示,名城保護要像愛護眼睛一樣,視歷史資源如珍寶,在規(guī)劃上凸顯歷史文化,嚴控紅線,守住紫線。
近幾年,我市修繕與恢復青護城河段現(xiàn)存的部分古城墻,餐霞樓、漢東樓、張衡讀書臺等重現(xiàn)視野,“兩城四墓群”(安居古城、淅河廟臺子遺址、擂鼓墩、義地崗、羊子山和葉家山古墓群)得到很好保護,增加城市文化厚重。
大洪山建設“傳世之作、不可復制”的經(jīng)典工程,金頂創(chuàng)造了多個全國之最,單體高度為全國第一。隨州文化公園,文化與生態(tài)并重,在全省少有。曾侯乙古墓群、隨州博物館、炎帝故里景區(qū),聯(lián)合申報國家5A級景區(qū),有望獲批,進一步擦亮隨州文化名片。
今年,隨州在“楊堅文化”上做足文章,其故居內(nèi)按“子承父爵,與隨結(jié)緣”、“外放隨州,蓄勢待進”、“順勢而上,一統(tǒng)天下”、“創(chuàng)立隋制,后世遵循”等四個單元布設,彰顯其功績。
有故事可說之城
厚重文化,有說頭,F(xiàn)代城市,有看頭。二者合一,講好城市故事。
我市高舉炎帝、編鐘兩張文化名片,弘揚佛教、道教文化,重塑隨州歷史遺跡,使得文化浸潤建筑,建筑彰顯文化。
連續(xù)8年舉辦尋根節(jié),叫響了炎帝文化品牌!半S州神農(nóng)祭典”,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
編鐘演繹《東方紅》,成為傳世經(jīng)典,香港回歸、北京奧運會,編鐘奏響,向世人展示其樂音的神奇。
隨州文化公園,通津橋、姑嫂橋、紫石橋等名橋,龍居山、仙居山、圣山等名山,餐霞樓、慕連亭、舜井亭等樓亭,擦亮著城市文化名片。
現(xiàn)在,炎帝景區(qū)已成,編鐘之都在建,古墓遺址修繕,回龍寺再現(xiàn),慈恩寺恢弘……在高樓林立中,在道路縱橫間,歷史文化元素彰顯,講述著一段段過往,勾起人們文化記憶。
市住建委主任熊忠海說:“文化弘揚與城市建設相融合,既打造經(jīng)典傳世之作,也讓城市有故事可說!
不錯,城東文化大觀園,城西曾侯乙遺址,城南楊堅故居,城北明珠和鹿鶴,城中神農(nóng)和古城,城市處處有文化。
深情俯瞰隨州大地,文化浸潤的數(shù)千年古城更加雄渾厚重,神韻盡顯。